公安老将坚守“疫”线
来源: 乌鲁木齐市公安局   发布时间: 2020-07-30 17:10:40  作者:付海存 刘涛

疫情,就是战场,

使命,就是阻隔疫情蔓延,

任务,就是将百姓转移“安全高地”,

责任,就是守护百姓平安,

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就是对警察的召唤。

疫情来袭后,乌鲁木齐市公安坚持把防疫工作作为当前第一要务,全面开展战疫工作。无论是社区民警走街串巷、警务站巡逻喊话,都在告诉大家一个宗旨——“蜗居”,在家不要出门就是对防疫工作最大的贡献。

我们的人民警察,一直奋战在抗疫一线,或是机场车站、或是酒店执勤、或是巡逻立岗、或是挑灯夜战,在每一个百姓深夜酣睡的甜梦和日出朝霞的清晨中,不知疲倦,工作从未停歇。

在核酸检测中,人们看到了久违的邻居,也看到了好久未见的人民警察既熟悉又陌生的面孔。

他们或是身着汗流浃背的衣衫、或是一副面色黑红的脸庞、或是身上随处可见的热痱子与汗疱疹,扩音器背后是一个个沙哑的声音,身上的衣服、帽子脱下来随意拧出汗水更是分分钟的事情……

为了筹备核酸检测、为了尽快将百姓安排妥当,民警们近乎两天两夜都没有合眼,身体感觉被“掏空”,随时随地都可以入睡,但是他们依旧在烈日酷暑中为百姓的安全保驾护航。

小惠——老惠——“惠爷”

南湖北路某社区核酸检测工作现场,一个特殊的身影吸引了小编的注意,他就是乌鲁木齐市公安局水磨沟区分局南湖北路派出所河滩社区民警惠晓将。

1966年出生的他早已过了知天命之年,马上奔向花甲,身着一身白色的防护服与两鬓的银发显得格外的瞩目。面对着一个个比他还年轻的居民在排队坐等检测,一个花甲老人在高温下自带“笼屉”跑上跑下……这就是我们的人民警察,这就是一名老党员的工作状态。

他是南湖北路派出所的“镇所之宝”,是所里的“元老”,是所里的“钉子户”,更是被大家亲切的称为全所最熟悉的面孔。

从2003年部队转业来到南湖北路派出所,他在这里一扎就是17年,这17年是他呕心沥血的17年,更是记录他默默无闻、兢兢业业的奉献轨迹。从警这么多年,大家对他的称呼也从当年的小惠变成了老惠,现在更有一些“00后”的后辈晚生们尊称他为“惠爷”。

提起他,无论是同事还是居民,大家想表达的褒奖太多太多——工作勤恳、待人真诚,是战友们的良师益友,更是辖区居民的“自家人”。

老郑——郑叔——郑哥

初见乌鲁木齐市公安局高(新)区分局迎宾路派出所三友社区警务室民警郑宗辉时,他带着眼镜,面目和善,稍稍发福,稳重,爱开玩笑,充满活力,难以想象这是一个已逾60岁的老警察。

可是“老”这个字,已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郑宗辉的工作中:电脑,不太熟练;新平台,不太掌握;信息化技术手段,不太了解。面对日新月异的新时代公安工作和轰隆隆碾过的年轮,郑宗辉时常能感觉到自己的“老”。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能!

电脑不熟练,他主动找到派出所信息化教官请教,学习工作软件操作方法;新平台不掌握,他一遍一遍重复练习,直到平台运用方法烂熟于心;信息化技术手段不了解,他找来各类资料,边学边记了整整四本笔记。

同时,即将退休的他加入了派出所“以老带新”活动,将自己丰富的基层警务工作经验和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传授给新一代年轻民警。现在,派出所的年轻民警们在基层警务工作遇到困难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向郑宗辉请教。

疫情发生以来,郑宗辉坚守岗位,认真核查数据,用细致、耐心换来了核查反馈零失误。他还积极深化站室融合,与辖区警务站共同通过微信群开展防诈骗、安全防范、防火等宣传,积极了解居民的困难和诉求,主动提供购菜、送药、消毒等便民服务。

最忙时,他加班到凌晨三点,枉顾自己满身的伤病。

郑宗辉身上有11处伤痕,这是他警察生涯平凡但不平庸的见证。

责任编辑:石丽娟